與鄭牧師夫婦建立的友誼打從大學時代在台中聖教會以及校園團契的營會裡開始的,在台中聖教會我們也一起配搭青少契查經的服事,到後來他們來到台北就讀華神,而我在公館服役仍然維持聯絡與互相的關懷。甚至當他們來到台南東門聖教會以後,我跟老婆婚後一直到孩子陸陸續續出生後也都仍然會三不五時去拜訪他們。
也一直到228當天,聽到鄭牧師分享說到他們已經在東聖16年了,才驚覺到時間過得好快啊!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當天座談當中幾乎每位執事同工都踴躍的發問,我發現不論每個問題不管是問教會要如何發展、或問牧師在這些個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或是問給別人聽還是怎樣的問題。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希望教會可以成長發光,也相信神已經在我們大家心中都放下「委身在此」的意願了。
整個過程中我幾乎是不曾發言的,因我想就聽別人的問題也聽聽鄭牧師是如何回答各人的問題吧!最後我想整理出我個人的觀點就這次參訪的過程,做個小小的回應吧!
首先、是鄭牧師的個人特質是溫柔成熟有牧者心志的人(我承認我不是,哈),他的生命裡確實有神的樣式。
第二、東聖發展的歷程裡,雖然難免有意見不同的衝突,但不畏衝突以愛和包容的心彼此接納,透過讀書會的形式將真理一點一滴地澆灌在弟兄姐妹的心田裡,讓神的話轉化人的心。以致於讓人可以委身在這信仰上,吸引人進到教會繼續地接受栽培與造就。
第三、當人數確實有開始增長之後,才開始改造教會硬體以容納持續的增長。當然也會有人批評是不是信心太小了,我想這沒有對錯好壞,畢竟神的管家原本就是該當謹慎,只是不要謹慎過了頭而導致阻礙神的工卻什麼都不做也是不太對。因為也確實看見有些令神蒙羞的案例是因著人沒有確實明白神要的是人悔改的靈魂而不是美輪美奐的教堂。
最後、我覺得鄭牧師在回答每位執事同工的問題時,我發現他講話中和雙手的肢體動作裡,他其實是蠻緊張的,因為當天我就坐在他的旁邊,我猜(這我必須強調)這不是因為他跟其他弟兄姐妹不熟悉的緣故,我揣測是因為他深怕大夥兒以他們教會的經驗或是他的回答當成是,可以套用的法則或是參照的樣本,就非其本意了。(當然我沒有跟他求證這點)
我想神在每個復興的時代都有祂奇妙的作為,絕非複製他人成功的經驗與法則,就可以達到復興的。而且神在每次的復興當中不斷重複出現的現象好像是人數的增長是沒錯,但這是果而不是因。我個人認為真正的因,是當我們藉著禱告帶出傳福音的行動以後,人被神的愛摸著而發現自己的罪、自己責備自己悔改的回應。這才是真正復興的開始,這並不在乎教會是否夠大夠美,因為人擁有上帝一切就得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