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星期一, 7月 06, 2009

大兒子第一次離家

7/5(日)
  大兒子這次參加喜樂佈道會在台中東海大學舉辦的─基督徒青少年宣教行動「基督是榜Young」為期兩週的營會,接受一連串的訓練。這是他頭一次離家這麼遠,也是那麼長的時間,起初要報名時便特地詢問他意願如何,沒想到他竟然很快地答應要去。著實令我們覺得非常驚訝,於是就幫他報名了,一直到昨天(7/5)主日崇拜後,老婆開車載著他到集合地點搭車,雖然他沒有同行認識的同伴,也僅僅認識某位女傳道而已。老婆回來跟我說:看得出來他有點不安害怕,但仍然是勇敢地跟媽媽揮手道別後,便搭車前往台中了。老婆還告訴我說:在搭車地點也有小朋友躲在計程車上不願下車的,我們家老大這樣算是很棒了。
  晚上,我們就一直在等老大打電話回來給我們報平安,等啊等一直等到九點快十點都還沒打來。這期間倒是響了好幾聲電話,但都不是兒子打來的。其實老婆也有幫他買電話卡帶在身上,只是不知道是否兒子找不到公共電話,所以沒辦法打電話給我們,而且心裡一直很擔心他是否能夠適應,終於在十點多又響起了電話鈴聲,老婆第一個跑去接,電話那頭卻是傳來兒子哭泣的聲音。只見老婆非常難過不知道如何安慰兒子,只能想辦法安撫他想家的心情。
  接著換我接電話來跟他對話,我也只能安撫他說這個週末,我們會在參加完教會的活動後,趕上去看他,希望他能學著適應。也鼓勵他說你很棒;「爸爸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也都還沒有這樣的經歷呢?你真的很棒!」
  這個晚上我跟老婆也只能不斷禱告求神幫助我們的孩子,讓他可以突破自己的想家、學習適應離開父母的生活,與其他的孩子建立友誼過團體的生活。
7/6(一)
  早上老婆為了兒子也食不下嚥,還特地為了兒子禁食禱告,上午兒子還是有打電話回來給他的媽媽,仍是哭泣著央求我們帶他回來。中午回家吃飯時,老婆打電話回家要我再打電話給營會的輔導哥哥看看他的情形,於是我就撥電話過去,沒想到竟是兒子接的。問他有沒有適應,他還是有些啜泣的跟我說他想回家,於是我趕緊轉移話題問他說:你有沒有注意到東海大學很漂亮,爸爸以前唸大學時常常去那裡玩,那裡有很多漂亮的樹木和很多大自然裡的昆蟲喔!因為他很喜歡研究植物跟昆蟲,他回答說一點點(畢竟他的心情還是很緊張)漂亮。
  然後我又在電話裡為他禱告,就掛掉電話。過了午後大約三、四點左右吧!兒子又打來我的手機,跟我說週六下午他們有到戶外傳福音的行動,怕我們下午過去找不到他。我因為還在上班就跟他說晚上爸爸下班回家後,再打電話找他看看怎麼去看他。
  晚上九點左右,營會輔導傳道就又撥電話給我們,電話裡輔導說兒子有比較穩定了。我也詢問他說週六去看兒子方便嗎?又怕他會跟我們吵著要回來,輔導說既然答應他要去看他,就一定要去。於是我又請他把電話給兒子,我要親口問他可不可以有始有終,完成兩個禮拜的課程。當兒子接到電話時,我就聽到他心情愉悅地說他有抓到甲蟲,我就放心了。就跟他說週六我們會在學校等他們福音行動結束回來時,跟他見面。也問他可以完成兩個禮拜的課程嗎?只聽他一口答應說沒問題。真是感謝神,祂幫助我的兒子可以克服他的問題也讓他開始適應離開父母的生活。

星期一, 4月 27, 2009

回娘家─記安樂五十週年聚會感想

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土裡怎能結出許多子粒呢?
  昨日(4/26)聚會後趕回台南安樂聖教會,參加50週年特別聚會。原本不曉得這件大事,要不是師母想到特別撥了電話跟老婆大人邀請,還真的是會錯過這次特別的聚會了。其實跟安樂的淵源不只是娶了安樂的姐妹這樣子而已,師母年輕時候還就讀高職時,便曾寄宿在我們以前教會樓上,而我自己大學時代在台中就讀時,又與牧師、師母在同一間教會聚會,那時他們也還只是神學生而已。因此,當老婆還在考慮要不要跟我交往時,向她的師母打聽我這個人,要不是師母給我正面的評價,不然我這個傢伙可能很難娶得到老婆說。
  因此,當師母特地打電話到家裡跟老婆邀請參加這次的週年聚會時,老婆還撥電話到公司來問我要不要參加,我當然二話不說就說:這當然要,你不用問我!於是便在昨日聚會後全家大小趕回台南,為要參加這次的特別聚會。
  聚會當中看見螢幕上播放著教會的過去的點點滴滴,以及會中牧師特別頒發給兩位過去曾經長期擔任過執事的長者,一份感謝的紀念獎章時。牧師在台上描述這兩位長者的風範時,有句話讓我特別深刻──他們過去一直到現在都是默默的在為神的教會付出。真的讓我這麼有感觸,是因為不只是這兩位長者,甚至教會現在的執事當中也有位讓我深感欽佩的對象,他的生命也是那麼謙遜溫和、充滿愛心、擅於鼓勵他人。我不禁反思,為何我們自己的教會沒辦法復興呢!?是不是我的生命不是那種樣式呢?回到家裡我將這話問老婆。她回答我說:那就學像那樣吧!安靜地服事神,話講少一點!想想老婆說的是,我有時真的是太自以為是,太容易就看到一些別人的缺點。卻沒有像麥子一樣,被埋在土裡是沒辦法呼吸、說話的,是只能默默地與土壤同化,然後才能讓內在的生命,被土壤的養分所滋養,慢慢發芽成長,才能長出麥穗來。
  其實當天聚會結束時,也看見在這間教會的弟兄姐妹也都是這樣子默默服事主的人,因為當天聚會很多賓客,教會從外頭租借了上百張鐵椅從教會五樓排到二樓,因此聚會後便要馬上將這些椅子從五樓一路收回到一樓,搬到貨車上歸還。我看見幾乎每位弟兄姐妹不論老少、衣著是否高貴平凡,每個人同心協力將一把把的椅子從五樓傳遞到一樓去。當執事同工一聲請求之下,就自動地在自己站立的地方幫忙起來。
  每回帶老婆回娘家的教會時,我都深深被那樣的溫暖和愛包圍著,連孩子們也都非常enjoy在安樂的時光,當天他們都在地下室有哥哥姐姐們帶他們遊戲和活動,回家的路上他們都不斷地彼此談論在安樂的時光,雖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但我相信這個教會真是有神的愛的教會!若不是有許多埋在土裡麥子,怎能有今日的安樂聖教會呢!

星期日, 3月 01, 2009

228東聖參訪記行

  228當天我們宣道會右昌堂的傳道、執事同工與家眷一行17人聯袂拜訪鄭牧師夫婦與東門聖教會,受到鄭牧師和教會親切的款待,也領受了他衷心的分享。我想我應該將我個人的領受也記錄下來。
  與鄭牧師夫婦建立的友誼打從大學時代在台中聖教會以及校園團契的營會裡開始的,在台中聖教會我們也一起配搭青少契查經的服事,到後來他們來到台北就讀華神,而我在公館服役仍然維持聯絡與互相的關懷。甚至當他們來到台南東門聖教會以後,我跟老婆婚後一直到孩子陸陸續續出生後也都仍然會三不五時去拜訪他們。
  也一直到228當天,聽到鄭牧師分享說到他們已經在東聖16年了,才驚覺到時間過得好快啊!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當天座談當中幾乎每位執事同工都踴躍的發問,我發現不論每個問題不管是問教會要如何發展、或問牧師在這些個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或是問給別人聽還是怎樣的問題。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希望教會可以成長發光,也相信神已經在我們大家心中都放下「委身在此」的意願了。
  整個過程中我幾乎是不曾發言的,因我想就聽別人的問題也聽聽鄭牧師是如何回答各人的問題吧!最後我想整理出我個人的觀點就這次參訪的過程,做個小小的回應吧!
  首先、是鄭牧師的個人特質是溫柔成熟有牧者心志的人(我承認我不是,哈),他的生命裡確實有神的樣式。
  第二、東聖發展的歷程裡,雖然難免有意見不同的衝突,但不畏衝突以愛和包容的心彼此接納,透過讀書會的形式將真理一點一滴地澆灌在弟兄姐妹的心田裡,讓神的話轉化人的心。以致於讓人可以委身在這信仰上,吸引人進到教會繼續地接受栽培與造就。
  第三、當人數確實有開始增長之後,才開始改造教會硬體以容納持續的增長。當然也會有人批評是不是信心太小了,我想這沒有對錯好壞,畢竟神的管家原本就是該當謹慎,只是不要謹慎過了頭而導致阻礙神的工卻什麼都不做也是不太對。因為也確實看見有些令神蒙羞的案例是因著人沒有確實明白神要的是人悔改的靈魂而不是美輪美奐的教堂。
  最後、我覺得鄭牧師在回答每位執事同工的問題時,我發現他講話中和雙手的肢體動作裡,他其實是蠻緊張的,因為當天我就坐在他的旁邊,我猜(這我必須強調)這不是因為他跟其他弟兄姐妹不熟悉的緣故,我揣測是因為他深怕大夥兒以他們教會的經驗或是他的回答當成是,可以套用的法則或是參照的樣本,就非其本意了。(當然我沒有跟他求證這點)
  我想神在每個復興的時代都有祂奇妙的作為,絕非複製他人成功的經驗與法則,就可以達到復興的。而且神在每次的復興當中不斷重複出現的現象好像是人數的增長是沒錯,但這是果而不是因。我個人認為真正的因,是當我們藉著禱告帶出傳福音的行動以後,人被神的愛摸著而發現自己的罪、自己責備自己悔改的回應。這才是真正復興的開始,這並不在乎教會是否夠大夠美,因為人擁有上帝一切就得滿足了!